
綠之源環保
工業廢氣作為引起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為了對其進行合理控制,有必要加強廢氣治理,不斷提升工業廢氣治理技術水平,基于此,文章從工業廢氣治理技術開始談起,針對影響工業廢氣治理技術效率的主要因素展開詳細分析,希望能對當前的工業廢氣治理工作帶來一定幫助。分析,希望能對當前的工業廢氣治理工作帶來一定幫助。
1 工業廢氣治理技術綜述
工業生產排放廢氣污染物種類較多,常見的有粉塵顆粒與有害氣體兩種,工業廢氣治理期間需要結合不同廢氣污染物類型采取最佳處理措施。結合國內廢氣治理技術發展,常用的廢氣治理方法主要包含: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催化燃燒法、光分解法。
1.1 吸附法
吸附法主要利用物理吸附方法,比如常見的硅膠與活性炭等具有較強吸附能力的物質吸附工業生產廢氣污染物,從而達到最佳的污染氣體凈化效果。這一方法不需要復雜的設備,管理起來較為方便,常用于不同工業廢氣凈化處理,也是目前國內工業廢氣處理中常用的一種技術。但由于這種方法成本較高,若不能及時對填料進行更換,會對凈化效果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導致二次污染。
1.2 吸收法
吸收法主要是利用化學方法凈化處理廢氣,使用特殊的化學藥物吸收工業廢氣污染物,接著再結合污染物質和吸收劑特性在吸收劑中將污染物分離出來,吸收法常用在氣體壓力與污染物濃度較高、溫度較低的環境下,由于處理完的吸收藥劑難以回收,所以導致這一方法難以大面積推廣使用。
1.3 催化燃燒法
很多工業廢氣中含有較多有害病毒主要是因為生產期間廢氣難以完全燃燒導致的,所以,催化燃燒法主要是利用特定催化劑讓廢氣燃燒的一種方法,從而將廢氣變為無害氣體。這種方法難以對污染物進行回收利用,也難以收獲較大經濟成效。
1.4 生物法
生物法多用在包含有機污染物的工業廢氣當中,同時要確保其具有一定可生化性。這一方法常用在氣體脫臭處理,和普通方法相比,這一方法所用設備更加簡單,運行與建設投資相對較低,不會產生二次污染。但由于生物法處理廢氣只能用在低濃度廢氣中,與此同時,要求污染物一定要可降解,所以,生物處理法也難以進行大面積推廣使用。
1.5 光分解法
光分解法主要將TiO2作為介質,利用光照條件將催化劑變為電子,進而將空氣分解為OH-離子,同時讓介質具備一定還原效果。用這一方法可以對不同有毒有害污染物進行處理,促使其分解,進而達到最終的廢氣凈化效果。廢氣光分解法方法為:1)使用特定波長光照照射污染氣體,讓這種污染物在光照作用下分解;2)利用催化劑,在特定光照條件下分解凈化污染物。這一方法在國外已經獲得一定成效,在國內有待深入研究。
2 影響工業廢氣治理技術效率的主要因素
工業廢氣治理技術效率會對工業廢氣治理成本與廢氣凈化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工業廢氣治理技術效率的提升,可以縮短廢氣治理時間,降低廢氣處理成本,從而達到最佳的廢氣治理效果。
2.1 缺少專業技術人才
工業廢氣處理技術近年來才得到大眾的重視,從目前的治理情況看,工業廢氣治理方面專業人才相對較少,在有限的時間中難以培養出大量優秀人才,雖然國內教育體質仍然在不斷改革,但國內高等教育和西方國家之間差距仍然較大,另外,國外在工業廢氣治理方面更專業,技術及經驗更為豐富。目前,雖然國內出臺了相關的廢氣治理政策,且標準逐漸朝著國際化方向前行,但是由于技術和人才方面的短缺使得國內工業廢氣治理工作發展速度緩慢。
2.2 企業缺少責任意識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工業產業逐漸發展為國內第二大經濟產業,行業地位明顯提升。但結合第二產業現狀分析,傳統工業形式仍比較突出,新型工業發展仍停留在初期階段,在這一格局下,工業廢氣排量逐漸增加。傳統工業改革期間,人們并沒能意識到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后果,且伴隨改革的進行,空氣質量進一步下降,很多惡劣天氣問題相繼涌現,有些已經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此時,人們逐漸認識到環保問題的重要性。隨后,國家及政府部門提出了環境治理法規政策。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一些企業仍然通過破壞環境來獲得較高利潤,工業廢氣治理工作難以落實,廢氣治理速度難以追趕排放速度。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政府有必要加強治理力度。
2.3 能源結構不合理
結合環保部門發布數據,國內工業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量超過總排放的90%。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工業廢氣排放是導致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從這一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國內工業生產能源主要仍以煤炭為主,新能源和技術沒有得到全面利用與開發。雖然政府提出對工業能源結構進行優化,且相繼給出了很多強制性措施和方針,但是在能源開發技術限制下,很多風能、水能等新能源使用仍然沒有取得一定進展,企業為了繼續生存,必須使用傳統煤炭與原油當做主要生產原料,這是導致國內廢氣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